十年风华·师者心语|张博辉:怀探路使命,筑时代大学
张博辉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校长讲座教授、深圳数据经济学院副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担任广东省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深圳市银保监局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张教授曾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任职终身正教授、国际金融中心副主任。张教授于2008年毕业于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分别于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2003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张教授开展多个方向的研究,包括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信息媒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和外国资本市场。
2015年夏,一双手在炽热的空气中挥舞,指向面前沙盘上满眼的黄土,比划着新教学楼、图书馆、书院区的轮廓,仿佛下一刻就可以在一片荒山中将这些建筑平地抬起——这是张博辉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见的第一面。彼时大学,不过是山脚下一眼足览的几栋楼房,而他身旁的徐扬生和罗智泉两位校长,却用无比热忱的目光,在四周空旷的林间勾勒着一幅幅学府的蓝图。正是在这一时刻,张教授心中“建好一所大学”的目标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怀揣使命,建设大学之路坚定可爱
提起自己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印象,张教授想到的第一个词竟是“可爱”。师生平等交流、同事友善合作,大学建设的一路走来,他始终享受着愉悦而融洽的工作氛围。犹记17年加入大学之初,张教授课后时常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中聊天,每每提及同学们心中的学术追求和未来展望,张教授便被他们的乐观、积极所感染。这份独属青春的活力在张教授心中无比珍贵。“未来是在同学们身上的,我们很希望能在这所大学做一些事情,一些基石甚至是垫脚石的工作,能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向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一届届同学的成长,让这份筑基的使命在张教授心里愈发坚定。在大学工作的这些日子,也因同学们变得格外可爱。
然而,开拓大学的任务绝非轻松二字可以形容。从零到一的建设,必然是辛苦且艰难的。在张教授的回忆中,有一个瞬间让他格外的感动:“那年是一个很炎热的夏天,熊伟院长带着我们好几位教授在大学中参观,站在志仁楼外汗流浃背地给大家分矿泉水时,仍在不断地跟我们介绍着他对这所学校的规划和理解。通过他的语言,我最深的感受便是他的真诚,强烈欢迎世界各地的学者来到大学共同建设的真诚之心。”正是这份共同的诚挚热情,赋予他们源源不绝的动力,为这项十年乃至百年的工程奠基。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一年,张博辉教授便开始着手设计金融工程的本科项目,专业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一项又一项的难题挡在眼前,可仅仅过了一年,学校的首届金融工程项目便已万事俱备,启动招生。难以想象这从无到有的背后,是多少繁琐的工作和日夜的操劳,驱使着他行动的不仅仅是目标,更是一份建设好大学的教育使命感。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一所大学的建设,”张教授强调道,“我们过去工作的学校,可能已经设立了将近百年了,你很难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带来多大的一个变化,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你能看到你所带来的改变和成果。”
的确,从2018年金融工程专业首次招生,到2022年首届金融工程学生毕业,张教授亲眼见证着第一批学子在这个项目中成长、发展、走向更高的舞台,这让他倍感欣慰。知名教授的纷至沓来,经管学院的发扬壮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的拔地而起,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的快速发展,这些年来的一切变化与进步,都如明星般炽亮璀璨,彰显着开拓者们点滴付出带来的收获与回报——建设大学的热情和动力便以此为源。 我想,张教授口中的“可爱”二字,不仅是形容这一所大学的生活点滴,更像是形容自己挚爱的孩子,在辛勤的哺育和历年的见证下,茁壮成长。
拥抱时代,发展学院之路未来可期
转眼十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完成了萌芽时期的蜕变,而经管学院和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高金)也逐渐积累了雄厚的师资、丰富的教资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悉数过往的经历和未来的格局,经管学院和深高金有着什么样独特的发展优势呢?对此,张教授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天时地利人和”三点。
“首先天时,便是学校自2014年起这十年的发展过程,都依托了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同时以创新来去驱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这其实赋予了经管学院和深高金研究院很大的使命。”张教授这样解释道,“而地利,我们依托的资源便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从1963年到现在,港中大商学院培育的校友将近4万人,遍布于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是亚洲首家设立工商管理学位的商学院。凭借这样良好的地缘背景,我们也就用同样的标准和理念来建设经管学院和深高金。”
关于“人和”,张教授则尤其提到了广东省、深圳市以及龙岗区的各级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术人才,为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同时,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深圳的科技金融中心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许多企业、组织也和大学建立了互动与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加持下,经管学院和深高金的发展成果也十分惊人。张教授介绍道,学院的全职教授已达到135人,开设了6个本科生项目,9个授课型研究生项目,还有5个研究型研究生项目。累计招收了本科生超5700人,硕士生超4300人,博士生80余人,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超95%,硕士生就业率超97%,体量和质量相较十年前都有了质的飞跃。不难看出,立足大湾区时代背景,兼具深港两地精华的经管学院和深高金,在这片金融腹地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多个十年的道路上,它们的前程将不可限量。
立足社会,培养人才之路创新独树
在种种丰硕成果的背后,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应是一所大学的发展之本。在这个问题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答案。
“我们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就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具有人文关怀,以社会福祉为己任,同时勇于创新,严谨务实的栋梁之材。”在张博辉教授看来,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经济社会的合作,也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平台,因此,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经管学院始终的培养目标。同时,如今全社会全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我国也将双碳政策作为了新的发力点,在这样的基础上,经管学院也希望培养出更多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点、具备人文关怀的人才。张教授始终认为,可持续理念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观中十分重要。“我们经常说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如果说智力对应的是GPA的话,德、体对应的应是其他的维度的指标,我们每个同学擅长的地方不一样,我们也是希望去探讨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来从更多的维度帮助我们同学一起成长。”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下,每个学生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院也才能培养出维度更广的杰出学子,以顺应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潮流。
而提到新时代潮流,创新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大特质。张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优势——“每个人来到深圳这个城市,都应该想去成就一番事业,申请更多的专利,成立更多的新兴企业,用源源不断的创新去推动发展,所以我们希望培养的人才也兼具这种创新创业的意愿和动力。”在每一届学生毕业之际,张教授都希望他们去做一些不一样乃至“crazy”的事情,开辟更多前人未踏的路径,带动更多的人去愿意尝试新的事情。这样一来,社会的创新风气便得以建立,经济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力。
在采访的最后,张教授还着重强调了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课堂教育中,我们希望不光把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中,我们还希望去兼具社会和环境责任感的培养,我们经常说在一个行业,我们培养的是领导者,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肩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栋梁之才。”在他看来,大学是整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学校一方面从社会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回馈给社会,这便是为什么大学选择在成立伊始便建设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为社会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智库平台。心怀社会,永远是经管学院育人树才的重要目标。
因共同的理想而结识,开拓出学院的发展道路,张博辉院长见证了大学的不凡过往,也对大学的未来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洞见和愿景。相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会像十年前的沙盘中那样,顺时代而生,走向无比光辉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