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新材料带来新质生产力 八大项目亮相第三次科技成果发布会
9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三次科技成果发布会——新能源与新材料专场在大学行政楼举行。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及金融界的嘉宾,还汇聚了关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发展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见证了一场科技与产业的盛宴。
本次活动集中介绍了港中大(深圳)具有核心优势的“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围绕AIE聚集诱导发光、碳捕捉、纳米材料、有机光电材料等技术,发布了8个优质项目。
此次发布会由港中大(深圳)主办,港中大(深圳)创新创业处、港中大(深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支持。
本次发布的8个项目聚焦于“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重点围绕AIE聚集诱导发光、碳捕捉、纳米材料、有机光电材料等技术。团队代表通过现场路演的方式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科技成果,具体项目包括:
1.固体导电吸附剂碳捕集技术
2.水下胶黏剂项目
3.广域电磁法在能源勘探中的应用
4.有机框架材料在光/电催化等领域的探索
5.光谱转化: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赋能微藻培育
6.荧光太阳能聚光器与发电玻璃
7.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先进柔性功能器件设计及制备技术
8.膜材料与技术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1_329.jpg)
01. 项目名称:固体导电吸附剂碳捕集技术
路演人:李怀光(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设计一种新型高效“多孔带电吸附剂”材料,这种带电吸附材料可通过碳酸盐的形成快速捕获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传统吸附材料不同,带电吸附材料再生温度低、能耗小,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吸附成本。若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相结合,吸附成本可降至0.07元每千克二氧化碳(传统吸附剂成本5元每千克二氧化碳),且材料的稳定性达14个月之久。鉴于其孔隙环境的高度可定制性和成本优势,本项目预计带电吸附剂将在化学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2_261.jpg)
02. 项目名称:水下胶黏剂项目
路演人:雷蕾(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项目经理)
项目简介:
项目为自动粘附型水下胶黏剂,基于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粘合剂在水中失效的局限,在玻璃、金属等材质上较低胶层厚度就可实现强力粘接,性能可对标国外3M flextape相关产品,且具备水下长期服役能力,未来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堵漏、潮湿环境的粘接、海洋工程、船舶维修等领域。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3_235.jpg)
03. 项目名称:广域电磁法在能源勘探中的应用
路演人:李杰(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技术应用室主任)
项目简介:
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广域电磁法及相关衍生技术在滇西大理、普洱、德宏等地开展中深层地热资源选区与评价,其中普洱地区优选出可用于发电及梯级利用的区块9块,第一批出6块,目前六个区块正在进行地热能梯级利用规划与招商引资。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4_190.jpg)
04. 项目名称:有机框架材料在光/电催化等领域的探索
路演人:卢毅(柯志海教授团队博士生)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通过官能化、热处理和/或共掺杂手段,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新型低维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研究探索了这些材料在光解水制氢、光催化CO2还原为CO、多氮源合成氨等光/电催化反应中的潜力,并分析了其在CO2吸附、固化和催化转化等化学过程中的表现。为应对全球碳排放削减和清洁能源开发的需求,本研究提供了关于催化材料在光/电催化和碳捕集应用中的有价值实验数据及见解。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5_150.jpg)
05. 项目名称:光谱转化: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赋能微藻培育
路演人:吴玉婷、卢永状(唐本忠院士组空天碳科团队代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应用唐本忠院士中国原创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技术,通过定制化的转光材料设计(全光谱波段)及载体(膜、玻璃)制备工艺,实现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微藻种类的培育效率提升,进一步赋能微藻生产及其下游产业的全面增值。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6_131.jpg)
06. 项目名称:荧光太阳能聚光器与发电玻璃
路演人:杨泽铭(唐本忠院士团队博士生)
项目简介:
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以及材料、制造和安装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太阳能电力成本的降低。目前,太阳能主要以非农业用地上的太阳能发电站或住宅区太阳能屋顶的形式安装。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太阳能屋顶的空间非常有限。在这方面,半透明发光太阳能聚光器 (LSC) 代表着一项潜在的革命性技术,可以作为发电玻璃或外墙直接集成到建筑物中,从而实现自供电、零净排放建筑。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7_96.jpg)
07. 项目名称: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先进柔性功能器件设计及制备技术
路演人:洪天增(郑庆彬教授团队博士生)
项目简介:
柔性消费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亟需性能优异的柔性功能器件,其中高性能柔性传感器和可拉伸导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功能器件。与此同时,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加剧了电磁环境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拉高了对热管理材料性能的需求。针对这些难题,先进碳材料实验室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高性能柔性功能器件,试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8_69.jpg)
08. 项目名称:膜材料与技术
路演人:关浩(董应超教授团队代表)
项目简介:
“膜材料与技术团队”重点研发面向水处理、环境应用、工业分离和能源应用等行业领域的膜材料制造技术、膜组件设计组装与膜装备和工程应用技术。我们拥有多种膜材料如陶瓷膜和有机膜的核心制造技术、过渡层和活性分离膜层的制备技术、膜性能检测技术以及膜过滤设备的集成技术等。可应用于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药物生产、食品加工、化工分离、生物制造、电子工业和新能源电池隔膜等多个领域。
会议现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签署协议,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的利用,推动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