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第四次科技成果发布会 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四次科技成果发布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场于12月6日在冼为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集中介绍了港中大(深圳)具有核心优势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围绕纳米抗体、神经导航、诊疗、测序等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相关技术与系统开发成果,共发布8个优质项目。
此次发布会由港中大(深圳)主办,港中大(深圳)创新创业处、港中大(深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支持。
本次发布的8个项目聚焦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重点围绕纳米抗体、神经导航、诊疗、测序等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相关技术与系统开发成果。团队代表通过现场路演的方式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科技成果,具体项目包括:
1.靶向重要药物靶点的纳米抗体开发和应用
2.智解天然、合成未来、精准营养—AI赋能药食同源发酵平台
3.神经导航系统和一体化手术车开发
4.多细胞谱系共生肝脏类器官分化试剂盒
5.纳米孔选择性测序
6.基于血液标志物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超早期诊断方法
7.中医智能化诊察系统
8.癌症诊疗技术开发
靶向重要药物靶点的纳米抗体开发和应用
发布人:杜洋(医学院助理院长)
项目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新医学研究院杜洋教授,依托诺贝尔奖科学家团队的技术基础,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平台。该平台涵盖靶向GPCR等重要药物靶点的结构功能前沿研究、纳米抗体筛选与定制以及创新药物发现等全链条技术,助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纳米抗体产业龙头企业——康体生命实现技术转化及产业化。
智解天然,合成未来、精准营养——AI赋能药食同源发酵平台
发布人:黄宪达(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
项目简介:该平台聚焦于药食同源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通量实验手段推动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以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为核心,通过AI驱动的靶标解析、代谢网络优化和计算发酵技术,结合合成生物学方法,实现活性营养物质的精准鉴定、高效提取和快速生产。平台融合中医营养与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从成分筛选到功能验证,再到大规模发酵的全链条研发体系,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和供应链完善,为精准营养和全球健康提供中医药现代化支持。
神经导航系统和一体化手术车开发
发布人:王任直(新医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项目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新医学研究院王任直教授是国内资深的神经外科专家,常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垂体瘤等重要脑疾病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王教授开发了一套神经导航系统。这一系统融合了现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为神经外科手术设计。此外,该项目还开发了手术车系统,包括车载CT和车载MRI。这些设备代表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移动化和便携化,在急救医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细胞谱系共生肝脏类器官分化试剂盒
发布人:时颖(医学院刘国珍教授团队博士后)
项目简介:本项目提供了一种可构建多谱系肝脏类器官的试剂盒。该试剂盒的专利技术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获得了更多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肝脏类器官共生,建立了在传统培养条件下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生的多细胞谱系肝脏类器官,且具有血管内皮细胞贯穿于肝细胞中。该试剂盒构建的肝脏类器官优势包括:第一,成熟度和功能都有极大程度的提升;第二,实现了血管网络生成,成功模拟了人体肝脏的微环境;第三,不含有动物血清成分,无伦理限制;第四,稳定性强,批次间差异小;第五,便捷,试剂盒组分明确,操作简单。
纳米孔选择性测序
发布人:孙昊(医学院瓦谢尔研究院终身教授)
项目简介:实时快速选择性测序技术(NanoTS)采用纳米孔测序平台,利用内嵌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对重要的遗传基因片段进行选择性、实时且快速的测序。其优势在于:第一,无需特殊的前处理即可实现选择性富集,并支持单次读取较长的靶向DNA序列,从而更好地检测目标基因片段中的大规模结构变异;第二,进样、测序、数据产出的流程快捷高效,并在数据产出的同时进行信息分析,明确疾病、突变或感染类型,做到实时处理、实时测序、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第三,设备小型集成化,无需成本高昂的图形处理器,降低了使用门槛。
基于血液标志物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超早期诊断方法
发布人:蒋成(医学院生物光电子/智能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项目简介:我国是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第一大患者国,探究早筛标志物及诊断技术已经刻不容缓。但目前尚无临床使用的血液诊断标志物。在过去的8年时间,蒋成博士团队基于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n>2000)基础上,在帕金森病血液中神经元蛋白相关标志物的开发及诊断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目前申请专利5项: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项,中国专利授权1项,发表论文10多篇,包括JAMA Neurolgy,Brain,JNNP,Movement disorders等著名期刊。
中医智能化诊察系统
发布人:郭超勋(数据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团队博士生)
项目简介:为打破当下中医医师紧缺的窘境,解决当下中医诊断缺少客观标准的问题,多模态体表信息泛化感知技术获取语音、气味、脉搏、舌像和面像等体表信息,通过对上述数据开展量化分析与融合计算,便捷高效地实现无损伤和无疼痛的健康状况评估。该技术具有结果可靠、检测成本低、用户接受度高等优点,十分适合医院、社康等场所的大范围筛查。
癌症诊疗技术开发
发布人:廉云(医学院陈刚教授团队博士生)
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利用肽核酸靶向RNA系统来实现相关癌症的诊疗。RNA可折叠成复杂二级结构,并已成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类成功的RNA靶向药物,可与RNA序列靶向结合。肽核酸(PNA)是一种修饰核酸,不带负电荷,具有化学稳定性,对核酸酶和蛋白酶表现出优异的抗性,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生物活性。成熟的miRNA表达失调通常会导致多种疾病。因此,开发用于同时识别dsRNA和ssRNA区域功能分子的工具至关重要。本项目将探索有机结合dbPNA和传统asPNA来发展daPNA,用于同时识别dsRNA和紧邻的ssRNA区域,克服其他功能分子无法程式化(例如小分子)或无法识别RNA结构(例如asPNA或传统ASO)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