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校园图库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资讯、最全面的新闻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见证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探索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光影校园
    • 校园故事
    • 活动预告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公共政策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体育部
    • 学术交流处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书院制。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道扬书院
    • 厚含书院
    • 永平书院
    • 第八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充满活力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全景校园
  • |
  • 搜索

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校园图库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资讯、最全面的新闻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见证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探索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光影校园
    • 校园故事
    • 活动预告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公共政策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体育部
    • 学术交流处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书院制。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道扬书院
    • 厚含书院
    • 永平书院
    • 第八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充满活力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全景校园
  • |
  • 搜索

面包屑

  • 首页
  • 新闻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2年新增五名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2年新增五名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2022-12-05 新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蔡小强、黄铠、李海洲、张大鹏、黄建伟5名教授于2022年当选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于202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AAIA的会士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以及来自于谷歌、微软、IBM、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等高科技公司。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包括各国院士(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等),以及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国际人工智能促进会会士(AAAI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等。

AAIA涵盖广泛人工智能行业,包括AI海洋产业,AI交通产业、AI计算产业、AI通信产业、AI机器人产业、AI教育产业、AI农业产业、AI金融产业、AI医学产业、AI能源产业等几十个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旨在加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的合作,通过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学教育、学术会议、学术出版等活动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AAIA会士简介

蔡小强

蔡小强教授1988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1993年受聘任教西澳大利亚大学。1993年应聘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2000年起任教授。他曾于1996-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系主任,2009-2012年任研究生学部主任,2010-201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首任通识教育主任。2014-2017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2016起担任协理副校长,2018年起任校长讲席教授。 

蔡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领域。他于国际学术刊物、专著、及会议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包括主流学术刊物(如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Naval Research Logistics、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IIE Transactions、IEEE Transactions、Transportation Science、Transportation Research等)论文100多篇。他曾担任多个学术会议主席、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序委员会委员和组织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学术刊物主编、副主编、编委。他于2021年获IEOM学会物流与供应链杰出教授奖。 

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类)获得者、香港工程师学会Fellow、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Fellow和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黄铠

黄铠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他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黄教授先后任教于普度大学和南加州大45年,获终身教授职位。他还曾任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校杰出讲座教授多年。目前,他还担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智能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其领导的团队研究项目主要是开发智能医疗云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多体智能应用。

黄教授是世界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的先驱学者之一。多年来,黄教授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方面出版了十本英文专著,其中六本曾被翻译为四国文字,在全球被广泛采用。他发表了280篇论文。目前Google学者引用率超过20500次,h‐index 为62。他1983年出版国际上第一本经典著作《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并多次回国讲学,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发热潮,促进了国内银河、曙光、天河超算系统的建立。

黄教授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2 IEEE世界云计算大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建国70周年70人科技创新成就奖,2020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他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培养了几千名专业人才,包括6位院士、10位IEEE/CCF会士、30多位计算机高科技领军骨干。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向黄教授颁授首届2005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是CCF为海外学者颁发的最高奖项。

 

张大鹏

张大鹏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筹建启动)主任、港中大(深圳)-联易融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张大鹏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他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HIT)计算机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后从师于清华大学著名导师常桐院士。1994年,又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自2005年以来, 他一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目前,他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以及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的创始人和主编。4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 “ 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 ” 奖等。张教授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5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多项美国、日本、中国专利。从2014年开始,他已连续八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2021年,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评选中,张教授以H-Index 120排名85。

张教授还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和亚洲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张大鹏教授凭借其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两院院士。

 

李海洲

李海洲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同时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和德国不来梅大学卓越讲座教授。此前,他曾于2006年至2016年分别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于2009年担任东芬兰大学客座教授,于2011年至2016年任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于2003年至2016年担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信与资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研究总监。

李教授曾任顶级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on Audio、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主编(2015-2018年);目前任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副主编(2012-2022年)、Spri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副主编 (2008-2022年)。李教授也曾担任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语音与语言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2015-2018年);目前任IEEE 信号处理学会奖励委员会委员(2021-2023年)。李教授也曾是多个学会主席:国际语音通信学会主席(ISCA, 2015-2017年)、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主席(APSIPA, 2015-2016年)、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主席(AFNLP, 2017-2018年)。此外,他还担任过ACL 2012、INTERSPEECH 2014 等多个大型学术会议的主席,他也是IEEE声学、语音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ICASSP 2022)的主席。

李教授享誉国际,他不仅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有着突出贡献,还领导研发了多项知名的语音产品,如1996年苹果电脑公司为Macintosh发行的中文听写套件、1999年Lernout & Hauspie公司为亚洲语言发行的Speech-Pen-Keyboard文本输入解决方案。他是一系列重大技术项目的架构师,项目包括2001年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研发的具有多语种语音识别功能的TELEFIQS自动呼叫中心、2012年为联想A586智能手机研发的声纹识别引擎、2013年为百度音乐研发的听歌识曲引擎。

 

黄建伟

黄建伟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和协理副校长(拓展事务),理工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和群体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黄建伟是IEEE Fellow,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师,科睿唯安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2005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至2007年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2007年至2018年间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

黄建伟长期专注于网络优化,群体智能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总共发表了7本英文学术专著,320多篇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超过15000。他的论文11次获得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包含2011年IEEE马可尼无线通信论文奖。他获得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2009年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

黄建伟现任 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的主编,曾任 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的副主编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方向的所有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的编委。他历任IEEE通信学会认知网络专委会主席, 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主席,以及IEEE通信学会亚太分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他获得2015年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杰出服务奖和2010年IEEE GLBOECOM卓越服务奖。

 

文章转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平台,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aMsHUdM-zEx1aw9drJydzw

相关推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润世华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并共同揭牌可持续绿色能源联合实验室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校长模范教学奖获奖教师圆桌分享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4年度颁奖典礼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基金会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信息公开 内网 招投标 论证公示
传媒聚焦
  •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香港中文大学
  • www.cuhk.edu.hk

私隐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粤ICP备1409912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