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脑科学与脑技术高峰论坛 聚焦科技创新2030
5月28-29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承办,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和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协办的首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脑科学与脑技术高峰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隆重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脑科学学术盛会上,中国脑科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对于脑科学和脑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分享了所思所想,并与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高峰论坛吸引了包括大学师生、伙伴医院临床医生、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人等200余位嘉宾线下参会,逾4万人次线上观看,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脑科技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和积极互动。
高峰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教授,上海华山医院院长、中国脑计划专家组成员毛颖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神经外科、中国脑计划专家组成员余新光教授,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于广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神经外科教研室主任王任直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陈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李海洲教授、深圳湾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召集人甘文标教授作为报告嘉宾;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香港外科学院副主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潘伟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科研与创新)叶德全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黄宪达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物电子和生物传感实验室主任李晨钟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王海军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国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神经外科张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院长(科研创新)杜洋教授作为主持嘉宾,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全面交流,探讨脑科学领域的前沿科研进展以及临床重大脑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治疗和功能重建。
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为本次高峰论坛开幕致辞,深圳市龙岗区副区长张玉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特别感谢大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大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大会顾问王任直教授、大会执行主席李晨钟教授、杜洋教授的大力支持与组织。
为期两天的论坛,云集众多脑科学领域专家学者
○ 开幕致辞 ○
钟海主任致辞
钟海 | 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
深圳市科创委钟海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深圳正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尤其高度重视脑科学方面的建设,包括脑领域重大科学装置、深港联合研究机构等。钟主任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思想驱动创新,脑科学与脑技术是深圳八大未来产业的重要建设领域,需要一批卓越的脑领域专家共同构建产学研医新境界。
郑仲煊院长致辞
郑仲煊 |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脑科学与脑技术高峰论坛的举行,为探讨重大脑疾病的诊治、科研合作与产业转化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大湾区力量,也承载着医学院为人类健康促进科学研究的愿景。
○ 聘任仪式 ○
随后,叶德全教授主持大学“神经再生战略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邀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原广东省卫生厅厅长、现广东省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志彬教授作为委员代表接受阮健骢副校长的聘书颁发。未来,神经再生战略咨询委员会将聘请若干位脑科技领域资深专家为大学脑科技领域未来战略发展建言献策,提供重要指导方案。
阮健骢副校长(右)为姚志彬教授(左)颁发聘书
○ 专题报告 ○
周良辅:人工智能在临床的应用:现况、挑战和对策
周良辅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周良辅院士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包括影像诊断与手术机器人等。周院士强调了任何技术都应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医生也要正确对待新技术,既不盲目依赖也不盲目排斥。
苏国辉: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功能修复
苏国辉 |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苏国辉院士以“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功能修复”为题,分享了其四十余年来在视神经轴突再生领域的研究心得,与参会嘉宾热烈探讨了其最近在视神经RGC轴突再生与青光眼RGC的神经保护等领域的新发现。
毛颖:脑科学研究新技术在神经外科诊疗中的转化应用
毛颖 | 上海华山医院院长、中国脑计划专家组成员
毛颖教授作了以“脑科学研究新技术在神经外科诊疗中的转化应用”为题的报告,回顾脑科学发展的历史,分享了华山医院围绕脑疾病导致的三大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采用多模态影像分析、高通量脑电监测、工程化mRNA递送和人工智能算法等脑科学新技术,与传统手术切除、脑血管搭桥、脑脊液管理等诊疗手段相融合,实现了脑科学研究与神经外科诊疗的双向转化。
余新光: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余新光 | 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神经外科、中国脑计划专家组成员
余新光教授从临床诊疗的角度分享了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基础与临床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姚志彬:医学的乡愁
姚志彬 |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
姚志彬教授以“医学的乡愁”为题,分享了他对医学人文的哲思:乡愁起源于医学,上升为哲学,凝聚为文化符号——安慰与温情,又回归于医学。姚教授勉励医学院的学生与学者,应关注医学内在的人文价值。
于广军: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于广军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医院事务)
于广军教授分享了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成果,他强调,未来建立高质量的开放共享临床数据库,开发低代码的AI算法平台,建立评价体系,培养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将成为发展趋势。
王任直: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王任直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神经外科教研室主任
王任直教授分享了人源神经干细胞经鼻黏膜途径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前沿治疗进展,同时他也提出了数字智慧医疗赋能慢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和科学研究。
王振:强迫症的神经调控治疗研究
王振 |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王振教授以“强迫症的神经调控治疗研究”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应用TMS、tDCS等无创技术及DBS技术在强迫症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樊碧发:带状疱疹相关痛全程管理
樊碧发 |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教授为参会嘉宾带来了题为“带状疱疹相关痛全程管理”的报告,从疼痛病理生理出发,在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物理康复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分享了临床方案,有助于实现对带状疱疹相关痛更高质量的全程管理。
张建国:DBS在脑功能性疾病的探索和应用
张建国 |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张建国教授分享了脑深部电刺激(DBS)在脑功能性疾病的探索和应用研究,探究了DBS对脑功能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差异化和环路(网路)机制。
陈彪:数字医疗推动帕金森病全周期管理
陈彪 | 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
陈彪教授以“数字医疗推动帕金森病全周期管理”为题分享了其在帕金森病诊疗中的创新临床方案。
李晓光:治疗脑损伤的核心科学问题——新生神经元
李晓光 |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李晓光教授分享了采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成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高比例分化为新生神经元修复脑和脊髓损伤,发现引导神经发生、促新生血管和控制免疫微环境是修复中枢神经损伤的三个关键因素,该研究的神经修复效果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中枢损伤治疗开创了全新的思路。
李平:从大语言模型(LLM)看人脑对语言的学习和表征
李平 |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李平教授从大语言模型的角度分析人脑对语言的学习与表达,该领域的计算和神经认知研究也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洲:脑电中的听觉注意力检测
李海洲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李海洲教授以“脑电中的听觉注意力检测”为题,介绍听觉注意力检测的机理、算法、科学问题、应用前景以及科研进展。
甘文标:大脑皮层突触可塑性与稳定性研究
甘文标 | 深圳湾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召集人
甘文标教授分享了大脑皮层突触可塑性与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讨论学习任务如何导致树突棘的变化,以及睡眠在树突棘可塑性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抑制性神经元调节大脑皮层突触可塑性和稳定性之间平衡的生理机制。
○ 青年学者短报告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杜洋教授分享了人体神经系统GPCR结构研究和早期药物发现的工作;蒋成教授报告了使用大脑外泌体对于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美国-欧洲联合研究;李丛磊教授分享了其在抗体多样化研究中所发现的新型DNA修复因子在脑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赵永娟教授探讨了NAD信号酶SARM1激活在轴突变性中的功能。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郭克迎教授分享了其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超灵敏检测脑特异性外泌体 α-突触核蛋白预测帕金森综合症的创新进展;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王星超博士生分享了音波和音乐在神经系统情绪调控中的应用。
○ 圆满落幕 ○
精彩的专题报告与青年学者短报告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与交流。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大会主持人叶德全教授对参与支持高峰论坛的同事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特别提到了王任直教授在邀请国内顶尖科学家和医生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再生和修复机制,进而揭示人类智能的形成和运作原理,对人脑认知功能开发、模拟和保护,决定未来人口素质,抢占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脑计划已然成为中国竞争世界前沿科学高地的战略国策。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退行性疾病挑战,探讨人类脑疾病临床诊疗痛点,开发脑疾病诊疗新技术与创新药物,助力提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技产学研的中枢领导角色。此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脑科学与脑技术高峰论坛的圆满举行,为大学在脑科技领域未来战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助力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前沿高水平脑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对深圳建设中国脑科学先导专项重点城市的战略部署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