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办大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镜头下的港中大(深圳)
    • 光影校园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资讯、最全面的新闻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见证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探索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校园故事
    • 活动预告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六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体育部
    • 学术交流处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书院制。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道扬书院
    • 厚含书院
    • 第七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充满活力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活力校园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
  • 搜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办大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镜头下的港中大(深圳)
    • 光影校园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资讯、最全面的新闻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见证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探索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校园故事
    • 活动预告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六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体育部
    • 学术交流处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书院制。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道扬书院
    • 厚含书院
    • 第七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充满活力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活力校园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
  • 搜索

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首页

面包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故事
  • 刘遵义:从香港中文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港融合的先行实践者

刘遵义:从香港中文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港融合的先行实践者

2023-07-13 校园故事

 

人物简介


刘遵义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

计量经济学会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台湾)院士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理学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硕士与哲学博士

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首任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主任。刘教授专研经济发展及东亚经济,在经济领域的建树颇负盛名,他长期担任中国政府经济顾问,在改革开放后,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甲子连心,任重志远”

两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携手共创未来

刘遵义教授在2004-2010年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并为大学的长远发展与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协助与支持。2017年,刘教授主持筹备及成立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并出任理事长;2018年,祥波书院成立,刘教授出任董事会主席。怀着对两所大学及大湾区的热爱,刘教授在密切深港两地合作、推进大湾区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遵义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陈鸣/摄

 

今年3月21日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九周年纪念日,也是祥波书院成立5周年纪念日,刘遵义教授受邀来到深圳参与庆典,并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两校合作、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看法。

2004年,刘遵义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其间,许多地方来谈合作,希望在外地建立香港中文大学的分校,“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人来找我,说费用他们全部负责,但是我都婉拒了,因为我觉得一个大学管不到太远的地方。”刘教授认为,在另一个地方办分校,其实相当于办了另一所大学,因此,港中大一直没有建立分校。然而,香港沙田和深圳相近的距离,让刘教授看到了可能性。

2009年,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约定按合作办学模式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校先贤的宏愿正式付诸实现,“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香港中文大学回到内地创办高校。规划校址时,刘遵义教授亲自来到深圳考察,最终选定了神仙岭下这片环山抱水的土地,“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和沙田那边一样都是有山有水的。”

“要为一所深港合作办学的高校选择一位校长并不容易,校长人选需要懂香港、要懂国际教育,还要有中国心。”刘遵义教授讲,“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并负责内地事务的徐扬生教授成为最符合条件的人选。”2013年7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宣布聘任徐扬生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经过两位校长的努力,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所深港合作办学的新大学应运而生。九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刘遵义教授的关怀中,秉承徐扬生校长“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 的办学理念,砥砺前行,谱写了一篇篇卓越的教育华章。

 

2009年3月6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60周年,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9周年。过去三年,尽管疫情阻隔、人员往来遇到种种困难,两校仍然不遗余力地开展合作,携手并进。近期,两校联合发布重大消息,设立崭新的大湾区2+2本科学位课程。两校园将合办双主修课程,为大湾区培育优秀人才。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刘教授期待未来两校的合作更加深入和丰富,贯彻“一个品牌,两个校园”的理念,携手合作,共创发展蓝图。

两校大学主管领导共同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年传媒春茗活动

刘遵义教授接受《神仙湖畔》杂志专访。陈鸣/摄

 

深港合作与大湾区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2017年,刘教授主持筹备及成立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并出任理事长,致力于将其建成金融经济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际高水平研究平台、国际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高端决策智库。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叫mover(移动者),一种叫stayer(逗留者)。”刘教授很喜欢充满活力的深圳,因为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都是移动者,非常努力拼搏,深圳也成功实现转型,吸引了非常多的高新企业。2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签署三方深化合作补充协议,进一步推动深港合作。刘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对大湾区发展的畅想:“我觉得大湾区发展需要一点魄力,一般的大湾区有四流通,商品和服务、人员、资金,还有信息,但现在我们并没有让这四项完全流通。要做成大湾区,变成一个能够整合的经济体,这四项一定要通。从经济上,我主张放松一线,拉紧二线,放开香港的关口,同时在后方拉紧关口。”

教育作为深港合作中重要的一环,刘教授认为,我们的大学、社会应当让深港两地的同学们都认为流通是一个机会,“我们应该让大湾区的同学们能够自由流动,上午还在深圳的图书馆,下午就到了香港看展览”,深圳的同学愿意去香港,香港的同学愿意来深圳,这样每个企业都能找到想要的人才,同学们也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两地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利用大湾区,打开视野,看见更多的机会。”

“博文约礼”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继承了这一校训,这是刘教授心中期待的两所大学的传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则是刘教授对两校同学的共同期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有机会去外面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更加了解我们,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外国。”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CPRO)出品

转载自校刊《神仙湖畔》

采访:蒋紫涵(2019级 数据科学学院 学勤书院)

编辑:季伊忱(2019级 人文社科学院 祥波书院)

相关推荐

专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从公社鱼塘到学术殿堂

乘风破浪迎来新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机遇与未来 ——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掷下音乐的骰子:我们应该如何看见音乐的一体多面——对话潘行紫旻教授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基金会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信息公开 内网 招投标
传媒聚焦
  •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香港中文大学
  • www.cuhk.edu.hk

私隐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 202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粤ICP备1409912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