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重力场美术馆开馆展
展期
2024.05.20-2024.09.23 10:00-18:00 (Mon.-Sun.)
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学综合楼D101重力场美术馆
主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承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
设备支持
深圳市光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人
魏祥奇
艺术家
曹斐、朝戈、陈坚、劳大伦、秋麦、王璜生、王舒野、伍思波、向阳、杨泳梁、展望、张文超、赵赵、周韶华
前言
凿空
今天,我们可以自由便捷旅行,亲身体验中华大地的雄浑壮阔、神州沃土的瑰丽奇崛,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三沙碧涛,翻越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太行山脉,跨越黄河、长江、珠江,江山如此多娇。然而,这一切在半个世纪之前的任何时代,均不可亦不敢想象。也只有在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进程中,持续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平等互信、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和平发展理念,通过深化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机制,才能让人类脱离现实生活困境,而真正拥有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之情。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孕育了璀璨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其拥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形态,盛开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显而易见,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内在不息的生命力,就是源于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和转化,使之融汇入中华文明史的巨川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佛教思想和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就存在用中国文化解释和翻译的问题,反向也存在佛教思想和艺术重塑中国文化的问题。我们不能低估古代世界人类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强度和深度,可能是今天我们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有限物件拼接的版图所无法想象的景象。
当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文明间的联系都可能是微弱的,只有敢于翻越崇山峻岭、戈壁荒原的远足者,才可能找到连接不同文明间的路。而这些路往往是艰险的、脆弱的,随时可能崩裂。我们往往只能够在一些散落的诗词和文学作品中读到远足者的游记,可隐约知道远方世界的存在。远方总是美好的,因为远足者必然是幸运的,否则他不可能还留下这些记录。不过,很多时候这些远足者并非职业的旅行家,他们很可能是经营奇珍生意的外乡人,将远方世界的物品和信息带过来,也将这里的物品和信息传播到远方。远足者更可能是背井离乡的流亡者,他或者他们必须离开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尝试在更荒芜的土地垦殖,在更苦寒的原野牧放。这些流动的商贩、流亡者,还可能是远征的军队、孜孜不倦的取经人、背负信仰的传教士。通常我们认为,伴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 16世纪人类迎来的文明的大发现时代,航海者设计出更精巧的仪器、绘制出更精确的海图让船只能不迷失航向抵达新大陆,他们开辟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人类知识维度的新空间。
与此同时,很多新大陆的人类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了血与火的记忆。伴随远洋商船、殖民者、传教士的记录,出现了最初的旅游者,他们生动撰述自己的见闻,远方的世界总是那么惊险和妙不可言。当然,他们并不全然是残暴的征服者,甚至他们为此终生客居异乡,尝试融入当地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中,理解和翻译多种语言和文字,他们事实上已经被追认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想象这些远足者所经历的磨难,或者还有更多的远足者被骇浪和荒芜掩埋,他们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但我们今日正是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踏上新的旅程。
尽管在很多时候我们惧怕来自远方世界的外乡人,我们试图将自己与之隔离开来,但数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方式只会带来更多的苦难。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其拥有开放包容的历史和思想传统,才拥有了从自落低微走向复兴的创新力。今天,我们在积极融入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新发展进程,山河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也只有在文化精神不断取得新发展的今天,我们才会有旷古幽怀之思,惊叹这片古老的土地变得陌生乃至奇幻。我们想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或者拥有更加平静和理想的生活。但我说这些想法多少有着矫揉造作的痕迹,因为匮乏的时代不值得去过——尽管我们会面对新的孤独和彷徨。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烈的主体意识,拥有了更丰富的思维、思想的空间和能力。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孕育了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东方风来满眼春,深圳和珠三角、大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故事唤醒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人们由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此翻开人生新的篇章。“山河入海”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古老与现代的并置,自然与文明的融合。我们一路从荒野走向文明、从隔绝走向交流、从一体走向多元,排除艰难险阻,不断凝聚共识,这才是和平发展、互信互鉴的人类文明发展之道。山河入海,势不可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拥有跨文化交流环境的高等学府,能够在重力场美术馆开馆展中呈现“山河入海”,深意不言而喻,那就是要在不断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开放包容的步伐。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2024年5月
策展人
魏祥奇
1983年生于安徽砀山。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工作生活于北京。主要从事美术展览策划和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工作。在中国美术馆和海外策划及执行策划了30余个展览项目。执行策划的展览获文化和旅游部多种多次奖项;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
艺术家
曹斐
1978年生于广东广州。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北京。曾在纽约MoMA PS1、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香港大馆美术馆、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蛇形画廊“蓝图”、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罗马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等举办个展。
朝戈
1957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1988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2000年至2001年因获得西班牙国家奖学金在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研修。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绘画院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维托利亚诺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祖国祭坛维托里奥诺宫主厅举办个展。
陈坚
1959年生于山东青岛。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水彩助教班,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资格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曾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亚洲艺术博物馆(尼斯)、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多次参加国家重要重大展览。
劳大伦
1993年生于广东广州。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未来媒体“国家艺术基金游戏人才培养项目”。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作生活于广州。曾在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西安Fake Project、广州5 Art Space、北京C龙口空间等举办个展,参加MoMA PS1、中国美术馆、坪山美术馆、湖州市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泰康空间等国内外艺术机构的群展项目。
秋麦
1969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汉顿校区,主修中国文学和历史,后在北京语言大学进修中文。自学摄影和中国艺术史。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盖蒂研究院、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圣芭芭拉艺术博物馆、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王璜生
1956年生于广东汕头。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伯恩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北京民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泰国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英国十月画廊等国内外机构举办个展。
王舒野
1963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日本镰仓。曾在日本伊东池田20世纪美术馆、名古屋爱知艺术文化中心博物馆、高岛屋当代艺术空间美术馆画廊X、东京画廊+BTAP多次举办个展,作品在意大利卡萨雷斯博物馆、那不勒斯圣埃莫堡、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等美术博物馆展出。作为发起人之一策划和参与新朦胧主义系列展览。
伍思波
1976年生于广东茂名。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职业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曾在香港弗劳尔斯画廊、广州画廊、广州君涵画廊、东莞21空间美术馆等举办个展,作品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博览会上展出。
向阳
1967年出生于贵州。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壁画系。199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1998年旅居美国。现工作于广东佛山。作品曾在美国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费城佩德布莱德艺术中心、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圣路易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展出,被英国达拉姆大学、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2010年受上海世博城市未来馆邀约创作大型作品《和谐塔》。2015中英文化年,艺术项目“非常建筑——意园”在伦敦泰晤士河巡游展出。2018年至2022年,参加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濑户内国际艺术节项目等。
杨泳梁
1980年生于上海嘉定。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04年成立工作室,2005年始进行水墨、摄影、录像艺术的试验与创作,2006年任教于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和上海。曾在上海昊美术馆、德玉堂画廊举办个展。作品被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英博物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展望
1962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在中国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哈佛大学塞克勒艺术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韩国釜山当代美术馆、德国杜塞尔多夫K21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张文超
1985年生于北京。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讲师、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德国柏林市政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深圳华·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中展出。
赵赵
1982年生于新疆石河子。2003年毕业于新疆美术学院美术系,后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洛杉矶。曾在上海龙美术馆、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基金会、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日本三潴画廊、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澳门艺术博物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文件仓库、北京松美术馆、南池子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举办个展或个人项目。
周韶华
1929年生于山东荣成,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获评2014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工作生活于武汉。曾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举办展览、艺术交流和讲学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德国斯图加特民族博物馆、西柏林东方美术馆、俄罗斯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大学艺术中心
拉近学生与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
让 “梦·想”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