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雁个展:“ 可移动,可复制,可替换,多功能。”
可移动,可复制,可替换,多功能。
—
艺术家 | 胡庆雁
策展人 | 高江波
展期 | 2024.06.14-2024.07.31
地点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C101 SPACE
可移动,可复制,可替换,多功能。
—
“居室是艺术的避难所。收藏家是居室的真正居民。他以美化物品为己任。他身上负有西西弗式的任务:不断地通过占有物品来剥去它们的商品性质。但是他只赋予它们鉴赏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收藏家不仅梦想着进入遥远的或往昔的世界,而且也梦想着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所能拥有的所需之物并不比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更多,但是能够让物品摆脱被使用的辛劳。”
——本雅明
本雅明在《拱廊街计划》中描绘了乌托邦式的收藏现场 ,这里收藏的艺术并未被限定在任何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艺术是绘画、雕塑、甚至是家具和衣物。这种基于室内空间作为“占有”和“私化”的界限,进行艺术化和理想化的描述,似乎取消了“消费”和“资本主义”先天的联系。让消费也成为一种人对物的慷慨。同样在拱廊街计划里的半室外空间:“玻璃做顶、大理石护墙板、两侧排列着高贵华丽的商店”,在这如同橱窗般梦幻的环境描述中,显化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消费陷阱,同时却因玻璃的隔绝带来橱窗那梦幻般的距离感。
本次展览的室外空间的界限——玻璃外壳(港中深玻璃空间)和代表室内的大理石内容物(胡庆雁创作中的重要媒介),同样构成了拱廊街中的橱窗意象。本雅明和胡庆雁不谋而合,时空重叠的宿命感恰巧可作为引子代入本次展览的空间叙事。我用艺术家的创作拟真了一个等待人们到访和巡礼的圣殿场所。试图将玻璃拱廊街辩证的室内外意象拉入展览引发的讨论中。进而看回本展主题《可移动,可复制,可替换,多功能。》,虽粗暴地总结了包括宜家在内诸多室内家具品牌所提供的典型商品描述,但当我们将其转移到对胡庆雁作品的描述上,并取消其原本描述对象——“家具”以后,这些说明却隐约显示出超越性的神话色彩。一种属于艺术的,并非私有和室内、反而全能且神秘的剩余——灵韵(aura)隐约出现。这种辩证法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反而是超越矛盾和对立对两个对象的肯定。在后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原本在室外(公共空间)的雕塑经由市场需求的改造,反而常常出现于室内。在这样的现实笼罩下,无论谈论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商品和价值的粘连。任何可被察觉之物均可以被消费。或许艺术与商业就像室内和室外、雕塑和家具,本就不存在对立,甚至可以成为一体两面。
作为一个雕塑家,反雕塑或者反永恒这种“自嘲”早就存在于胡庆雁的作品中。我们不免对“雕塑的永恒往往是非永恒”这种常见于当代艺术中的“废话文学”(自我指涉)一笑了之,但从技术角度看,要在作品中实现这种反直觉的表达则需要对真实原型进行超真实的统合再现。原型物的体积、质感、颜色、材料都必须成为“超真实”的载体。譬如用石头做的极其可信的“塑料桶”,通过艺术之手的改造,使得它拥有了石头和塑料两种材料原型及特性。这背后的确是一种对技术的超越,更是一种西西弗般神圣的执着。
与这种神话结构相悖的是,在当代艺术中,这种“废话文学”般自我消弭的方法像随处可见的黑话一样普遍存在。这让我们大众常常用一种怀疑的角度去排异,而不是膜拜这种看似巧夺天工的语言结构。这种质疑也同时为当代艺术提供了被重复访问和讨论的过程。在胡庆雁的个案中,怀疑让“反雕塑”成为比“雕塑”本身更永恒的符号结构。当下就在这个房间(展览空间)里,胡庆雁正清醒地使用“无用性”为其创作的可信性加冕。因为这种废话辩证法虽然无用,但无疑是诗意和制造距离感的。在胡庆雁构建的关于物与物的系统或者世界观中充当着梦幻、迷醉般的滤镜或者玻璃挡板,当你抛开怀疑的滤镜去触碰作品中单一的功能或者原型(原本参考物)的同时,物品将重新被使用的辛劳所支配。
神话与废话同构于胡庆雁试图通过作品超越真实的理念和行动里。“超真实”如同“货币”这一链接一切的价值凭据。或者说是一种“圣状”,他拓扑地连接着想象、象征和实在。
文/高江波
纸上铅笔
78 x 109 cm
2024
200
布面油画
130 x 200 cm
2023
关于艺术家
—
胡庆雁
胡庆雁,1982年生于中国山东潍坊,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作为观念雕塑家,胡庆雁多年来一直坚信雕塑在当下图像时代甚至虚拟现实中的独有价值和意义。他通过金、木、石、绘画、现成品、雕塑行为、摄影、录像等媒介展开对周遭现实的介入,对真与幻、轻与重、以及永恒与瞬间等议题进行了个人化全新演绎,并将这些呈现为物件或行为的或直率,或诙谐的“测试物”抛向你我的面前,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个反观日常的契机。他的作品被包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M+ 视觉文化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卢贝尔美术馆、今日美术馆、K11艺术基金会、松美术馆、和美术馆和白兔美术馆等在内的美术馆和公共机构广泛收藏。
个展:
“可移动,可复制,可替换,多功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C101 SPACE,中国深圳(2024);
“不要出声”,麦勒画廊,瑞士苏黎世(2024);
“2023”,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22);
“必要的冗余:胡庆雁作品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20);
“空洞的,多余的”,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18);
“空壳”,麦勒画廊,瑞士卢塞恩(2016);
“永垂不朽”,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15)。
群展:
“废墟之蓝图”,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2023);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2”,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2023);
“洄 · 第八届繁星计划 · 青年艺术家研究展”,武汉美术馆(琴台馆),中国武汉(2023);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化作通变”,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22);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香港(2021);
“记忆宫殿”,华·美术馆,中国深圳(2021)
“金汤:北京当代·艺术展 2020”,Chao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0);
“静安国际雕塑展”,静安雕塑公园,中国上海(2020);
“浮云的根——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2019”,南京华侨城,中国南京(2019);
“天天向上·2019年度提名展”, 筑中美术馆,中国北京(2019);
“相遇亚洲——多元化的青年艺术视觉”,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重庆(2018);
“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6);
“Shut up and paint”,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5”,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2016);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太古坊ArtisTree,中国香港(2016);
“中华廿八人”, 卢贝尔家族收藏/当代艺术基金会, 美国迈阿密(2013);
“构建桥梁——中国当代艺术”, 沃尔夫斯堡,瑞士Ermatingen(2013)。
关于策展人
—
高江波
策展人、艺术撰稿人。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目前生活工作于东京和深圳。长期活跃在中日两国包括双年展等学术展览在内的各个艺术现场。策展项目曾获得村上隆的“GEISAI 19”第八位,并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另外从业十年间为当代艺术区块的诸多媒体撰写并提供艺术批评及文献支持,写作文字和学术合作见于Art Alpha、艺术世界、美术手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等。并同时在东京的艺术家聚落“司3331”运营项目画廊DEHAIRI PROJECTES,目前辗转国际间,参与画廊和美术馆等不同场域的策展实践。
TC101 SPACE立足校园,致力于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项目,为师生创造观看、交流、参与当代艺术的场景,是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展示校园文化艺术多样化的窗口之一。在展览项目中,运营团队与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家不断挖掘空间的潜力,突破空间的外延,打造一个拥有更多可能性和可塑性的校园公共艺术空间。
大学艺术中心
拉近学生与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
让"梦∙想"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