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堂】晚清至民国时期“西南中国”的构建(1873-1937)——从云南的移民与土司透视经济变革与省级国家建设
主题:晚清至民国时期“西南中国”的构建(1873-1937)——从云南的移民与土司透视经济变革与省级国家建设
主讲嘉宾:彭慕然教授
主持人:王超博士
日期:2025年2月24日(周一)
时间:下午15:30 - 17:00
地点:行政楼西翼冼为坚国际会议中心(W201)
语言:英文
摘要:
自云南“回变”(1856-1873)、贵州“苗乱”(1854-1873)及中法战争(1884-1885)之后,清政府欲彻底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央治理的愿景变得遥不可及。然而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西南诸省内部的族群冲突显著缓和,中央政权对西南边疆的行政控制及土司制度也逐步加强。在多民族杂居的区域,矿产等战略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晚清省级地方国家建设提供了财政支撑,而这些资源又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步被国民党政权接管。本次讲座将揭示晚清至民国西南边疆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层面的深层动因,着重探讨移民的规模及其在当地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省一级国家建设的领导者及其方略,以及外国势力如何不经意地推动了这一边疆整合的过程。若进而与同时期的西北进行比较,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西南中国的历史特殊性。
主讲嘉宾简介:
彭慕然(Kenneth Pomeranz),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大分流”理论的创始人。作为享誉国际的中国史与全球史专家,其研究领域涵盖社会史、经济史和环境史。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0)与《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 (1853—1937)》(加州大学出版社,1993)均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正在撰写新书《中国为什么这么大?》(Why Is China So Big? ),以多维视角探究当代中国何以能凝聚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政治体。